|
[1] 赵杨,陈晓阳,骈瑞琪,王秀荣. 胡枝子属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02)
.
[2] 高琼,陈晓阳,杜金友,李伟,郝霞. 不同种和种源胡枝子的耐旱性差异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
[3] 董健,尤文忠,陆爱君,吴锈钢,赵杰,徐宝友. 胡枝子种-种源苗期生长和抗寒性分析[J]. 辽宁林业科技, 2006,(04)
.
[4] 阎伟红,师文贵,徐柱,李临航,马玉宝. 胡枝子属植物野生种质资源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草地学报, 2007,(02)
.
[5] 杜金友,胡冬南,李伟,刘艳芳,杨晴,陈晓阳. 干旱胁迫条件下胡枝子渗透物质的变化[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6,(04)
.
[6] 胡冬南,徐荣华,李萍球. 美丽胡枝子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01)
.
[7] 奚同行,林圣玉. 胡枝子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发展前景[J]. 中国水土保持, 1995,(04)
.
[8] 杜金友,陈晓阳,胡东南,高琼,陈佳. 干旱胁迫条件下几种胡枝子渗透物质变化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4,(S1)
.
[9] 杜金友,陈晓阳,张桂荣,李伟,胡冬南,胡赞民. 转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Sac B)美丽胡枝子的获得[J]. 生物工程学报, 2006,(06)
.
[10] 王秀荣,赵杨,陈晓阳,骈瑞琪. 二色胡枝子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J]. 植物研究, 2007,(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