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秀珍,马慧丽,刘保国,张益民,蔺合华,郭利静. 梨果实性状遗传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4,(02)
.
[2] 柴明良,沈德绪. 中国梨育种的回顾和展望[J]. 果树学报, 2003,(05)
.
[3] 孙志红,郝为民,董延年. 香梨正反交后代亲本性状的遗传[J]. 果树学报, 2003,(02)
.
[4] 吴忠华,刘艳,董延年,秦筱枫,陈明阳. 香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02,(03)
.
[5] 丁立华. 苹果梨杂种后代果实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初探[J]. 吉林农业科学, 2000,(06)
.
[6] 李鹏丽,申凤莲,毛永民,申连英,鹿金颖. 果树性状遗传规律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3,(S1)
.
[7] 李俊才,伊凯,刘成,隋洪涛,王家珍. 梨果实若干性状的遗传倾向[J]. 园艺学报, 2002,(04)
.
[8] 李俊才,伊凯,刘成,隋洪涛,王家珍. 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J]. 果树学报, 2002,(02)
.
[9] 刘志,伊凯,王冬梅,杨巍,杨锋,张景娥. 富士杂交后代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的遗传[J]. 果树学报, 2004,(02)
.
[10] 刘艳,宋文,贾瑞臣,杨玉琼,董延年. 库尔勒香梨杂交及回交后代果实部分性状遗传研究[J]. 新疆农垦科技, 2005,(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