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福顺,张文彬. 甜菜丛根病研究概况[J]. 中国糖料, 2006,(02) .
[2] 吴旭红. 甜菜抗丛根病基因(Rz1)ISSR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J]. 中国糖料, 2005,(02) .
[3] 倪洪涛. 浅议甜菜品种抗褐斑病研究进展及随想[J]. 中国糖料, 2002,(03) .
[4] 李彦丽,齐兴亚. 我国甜菜丛根病研究进展[J]. 中国糖料, 2001,(01) .
[5] 张春来,王绍禹,伊尚武. 甜菜抗丛根病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甜菜, 1993,(04) .
[6] 姚华建,于嘉林,刘仪.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 中国病毒学, 1995,(01) .
[7] 吴永英,史淑芝,王立群,张喜林.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研究进展[J]. 中国甜菜糖业, 2005,(04) .
[8] 李蔚农. 甜菜苗期病害、根腐病和丛根病的鉴别[J]. 中国甜菜糖业, 2005,(03) .
[9] 王琦,王慧敏,于嘉林,刘仪. 甜菜多粘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防治丛根病效果的检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03) .
[10] 邵金旺,党俊梅,张家骅,李刚强. 甜菜抗(耐)丛根病生理基础的研究(Ⅰ) 过氧化物酶(POX)、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甜菜抗丛根病的关系[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