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辉,程智慧. 温度和光照处理对不同品种大蒜蒜薹产量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07) .
[2] 咸丰,程智慧,关志华,杜慧芳. 水杨酸对大蒜鳞茎形成及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
[3] 陆帼一,樊治成,杜慧芳. 不同生态型大蒜品种生态特性研究Ⅰ.温度和光周期对大蒜鳞茎形成发育的影响[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04) .
[4] 刘世琦,付镛,王冰林. 大蒜二次生长形成机理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1) .
[5] 刘辉,曹先涛. 温度和光周期对大蒜植株假茎长和株高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11) .
[6] 孟焕文,程智慧,苏莉,周香君,薛艳. 秋播大蒜不同品种冬春季产品器官生长特性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06,(04) .
[7] 樊治成,张欣,陆帼一,杜慧芳. 大蒜品种生态型性状指标分析[J]. 生物数学学报, 2000,(03) .
[8] 郭洪云,樊治成,傅连海. 大蒜鳞茎形成生理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8,(02) .
[9] 杨凤娟,刘世琦,王秀峰,杜洪涛,臧金波. 品种及栽培条件对大蒜鳞茎中大蒜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蔬菜, 2005,(03) .
[10] 程智慧. 大蒜二次生长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 科学种养, 2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