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杨春霞,李火根,程强,陈英. 南林895杨抗旱耐盐基因DREB1C的转化[J]. 林业科学, 2009,(02)
.
[2] 吴国荣,程光宇,陆长梅,常福辰,魏锦城. Fe型超氧物歧化酶在高等维管植物中分布的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0,(03)
.
[3] 卢善发,宋艳茹. 维管组织分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 植物学通报, 1999,(03)
.
[4] 尹增芳,樊汝汶. 美洲黑杨次生维管组织发育的内在节律性与细胞内含物的动态变化[J]. 植物学通报, 2006,(03)
.
[5] 曲良焕,孙蒙祥. 位置信息与植物发育[J]. 植物学通报, 2005,(03)
.
[6] 崔克明. 维管形成层发生和活动的机理[J]. 植物学通报, 1993,(04)
.
[7] 李承森. 早期维管植物两种特殊的后生木质部管胞[J]. 植物学通报, 1992,(04)
.
[8] 殷亚方,姜笑梅,崔克明. 毛白杨维管形成层带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英文)[J].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11)
.
[9] 刁丰秋,黄美娟,吴乃虎. 高等植物胚胎发生的分子调控[J]. 植物学报, 2000,(04)
.
[10] 汪向彬,王震,段俊华,崔克明. 构树去木质部后维管组织再生中内源IAA浓度的变化及其组织定位[J]. 植物学报, 1999,(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