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一甫,秦兆宇,刘晓慧,林成招,贺福初. 应用8标iTRAQ技术结合2D LC-MS/MS分析大鼠再生肝的差异蛋白质组[J]. 分析测试学报, 2010,(05) .
[2] 朱镭,倪国新,张政希,徐学敏,胡晓芳,李伟. 用于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雌二醇和血清剥夺对乳腺癌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色谱, 2009,(03) .
[3] 李伟. iTRAQ多重化学标记串联质谱技术在比较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 生命的化学, 2006,(05) .
[4] 倪国新,郭立海,朱镭,郭妍,徐学敏,林标扬,刘建华,李伟. 基于四重iTRAQ标记结合LC-MALDI-TOF-TOF方法分析雌二醇和它莫西芬对MCF-7乳腺癌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08,(12) .
[5] 王林纤,戴勇,涂植光. iTRAQ标记技术与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生物标志物研究[J]. 生命的化学, 2010,(01) .
[6] 刘韬韬,薛如意,黄晓武,吴昊,沈锡中. 基于iTRAQ多重化学标记串联质谱技术筛选肝细胞癌的生物标记物[J]. 中国临床医学, 2010,(06) .
[7] 谢秀枝,王欣,刘丽华,董世雷,皮雄娥,刘伟. iTRAQ技术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1,(07) .
[8] 潘三强,宿宝贵,吕来清. 二维电泳和iTRAQ的实验比较[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8,(05) .
[9] 张钦乐,杨小丽,李刚,何晓,臧宁,胡艳玲,张学荣,何敏. 基于质谱鉴定的肝癌标志物的血清iTRAQ分析[J]. 肿瘤, 20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