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祝美珍,胡国恒,肖健.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11) .
[2] 林慧彬,沙凝,林建强,林建群,刘青,苏本正,陆永辉. 徐长卿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研究[J]. 中医研究, 2005,(03) .
[3] 李中原,涂秀华. 红花黄色素的药理研究进展[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5,(02) .
[4] 余霞,张卫明,孙力军. 千金子不同极性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1,(02) .
[5] 王亚星,臧埔,马琳,张连学,郜玉钢.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1,(04) .
[6] 王启帅,李晓坤,杨云,肖功胜,冯卫生. 不同采收期北柴胡指标性成分的动态积累研究[J]. 中药材, 2010,(08) .
[7] 李可鑫,高鹏. 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纯化工艺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 2008,(04) .
[8] 刘雪霞. 菊花品种形态分类的研究进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9) .
[9] 徐尚忠,吴高岭. 湖北省玉米地方品种进化的研究[J]. 作物杂志, 1998,(S1) .
[10] 郭美丽,张汉明,张芝玉,苏中武. 不同产地红花的挥发油成分[J].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