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哲,朱巍志,潘盛山,余报楚. 基于几何非线性的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成桥索力计算[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2] 曾攀,钟铁毅,闫贵平. 大跨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动力分析[J]. 计算力学学报, 2002,(04)
.
[3] 张哲,王会利,邱文亮,李斐然.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基于强度的极限跨径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8,(03)
.
[4] 叶毅,张哲,夏国平,苗峰.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非线性随机静力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06)
.
[5] 夏国平,张哲,叶毅.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温度效应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05)
.
[6] 叶毅,张哲,夏国平,王会利. 大跨度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概念设计[J]. 中外公路, 2009,(06)
.
[7] 徐岳,邹存俊,陈万春,任更锋. 自锚式悬索与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换索模型试验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 2009,(04)
.
[8] 刘文荣,王海峰,徐岳. 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体系桥梁施工期结构安全评价[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0,(06)
.
[9] 任更锋,徐岳,邹存俊. 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体系桥梁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8,(10)
.
[10] 靳国胜,杨子江,刘炎海.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主要设计参数分析[J]. 公路, 2007,(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