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曹琳,赵广杰. 毛白杨微纤丝角在株内的变异[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S1)
.
[2] 李霞镇,任海青,王小青. 毛竹材微纤丝角变异规律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4)
.
[3] 杨燕,张青. 西南桦木材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异规律[J]. 木材加工机械, 2010,(04)
.
[4] 谌红辉,丁贵杰,温恒辉,陆毅.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4)
.
[5] 贾子瑞,张守攻,王军辉. 林芝云杉天然群体针叶与种实的变异及其地理趋势[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4)
.
[6] 许晨璐,孙晓梅,张守攻,董健. 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光合性状的父、母本效应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1)
.
[7] 欧阳靓,罗蓓. 木材微纤丝角两种测试方法的对比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 2011,(03)
.
[8] 吴燕,周定国,王思群,张洋,邢成. 木材微纤丝角和密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9] 刘延惠,王彦辉,于澎涛,熊伟,莫菲,王占印. 六盘山主要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及其分配[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4)
.
[10] 刘文桢,赵中华,惠刚盈,张宋智. 小陇山油松天然林结构特征[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