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丽,赵奎华,刘长远,梁春浩,关天舒,王辉,汪琼. 已糖和有机酸对葡萄炭疽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0,(01) .
[2] 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梁春浩,关天舒,王辉,王璐. 葡萄炭疽病有益微生物筛选及控病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9) .
[3] 苗春丽,潘建宏. 葡萄炭疽病发病规律及防治[J]. 云南农业, 2011,(03) .
[4] 王立如,徐永江,方丽,房聪玲,高长达,王汉荣. 感染白粉病后不同葡萄品种的一些酶活性变化[J]. 科技通报, 2011,(01) .
[5] 梁春浩,刘丽,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 葡萄褐斑病品种抗性鉴定及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4,(04) .
[6] 王丽,周增强,侯珲. 葡萄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J]. 果农之友, 2011,(02) .
[7] 张旭伟,徐明磊,李红艳,姚会敏,田辉. 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作用及研究概况[J]. 科技资讯, 2011,(15) .
[8] 涂玉琴,戴兴临,涂伟凤,汤洁. 蔊菜幼苗抗菌核病及抗旱和耐湿特性的鉴定[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03) .
[9] 程蕾. 豇豆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 植物医生, 2011,(05) .
[10] 肖树峰.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防治[J]. 植物医生, 2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