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宇,张海伟,徐芳森. 植物酸性磷酸酶的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01)
.
[2] 李俊,张春雷,秦岭,马霓,李锋. 不同磷效率基因型油菜对低磷胁迫的生理响应[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02)
.
[3] 严宽,王昌全,李焕秀,李冰,杨娟,袁大刚. 磷水平对杂交水稻及其亲本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01)
.
[4] 梁霞,刘爱琴,马祥庆,冯丽贞,陈友力. 磷胁迫对不同杉木无性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5,(01)
.
[5] 陈永亮,李修岭,周晓燕. 低磷胁迫对落叶松幼苗生长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06)
.
[6] 梁翠月,廖红,严小龙,田江. 酸性磷酸酶参与大豆子叶磷转运和利用[J]. 植物生理学报, 2011,(01)
.
[7] 李永夫,罗安程,吴良欢,魏兴华. 两个基因型水稻利用有机磷的差异及其与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5)
.
[8] 冯丽贞,黄勇,马祥庆. 磷胁迫对不同桉树品种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08,(02)
.
[9] 孙海国,张福锁. 缺磷条件下的小麦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03)
.
[10] 杨俊霞,郭爱花,陈钰. 不同供磷水平对韭菜根构型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