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校林,江洪. 左后间隔旁道并冠状静脉窦憩室行射频消融一例[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05) .
[2] 熊海刚,单兆亮,王玉堂,时向民,苑洪涛,郭红阳,张晔.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机制探讨[J]. 心脏杂志, 2009,(06) .
[3] 李为东,蒋树中,付强,吴强,黄宜杰. 间隔旁道射频消融经验总结[J]. 上海医学, 2007,(S1) .
[4] 赵宁,刘仁光. 房室结双径路88例分析[J].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0,(04) .
[5] 何柳平,邓靖. 消融慢径对房室结传导功能影响的探讨[J]. 华夏医学, 2010,(03) .
[6] 吴素华,马虹.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P波向量与旁道位置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999,(05) .
[7] 江荣炎,吴桥,汪爱虎,汪慧敏. 经冠状静脉窦消融左后心外膜旁道1例[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36) .
[8] 刘晓宇,王如兴,李肖蓉. 组织多谱勒在心脏起搏中的应用[J]. 中国微循环, 2009,(06) .
[9] 耿登峰,王景峰.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3,(02) .
[10] 唐安丽,马虹,王业松,何建桂,柳俊,吴素华,廖新学. 室房间期差值对间隔部旁道与快径逆传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