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东燕,于振文,许振柱. 灌溉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2) .
[2] 张法全,王小燕,于振文,王西芝,白洪立. 公顷产10000kg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J]. 作物学报, 2009,(06) .
[3] 朱峰,王长发,苗芳,张嵩午. 冬小麦品种(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因子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0,(02) .
[4] 张仁和,马国胜,柴海,张兴华,路海东,薛吉全. 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06) .
[5] 闫学梅,于振文. 补充灌溉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9,(09) .
[6] 王小燕,褚鹏飞,于振文. 水氮互作对小麦土壤硝态氮运移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5) .
[7] 许卫霞,于振文. 水磷耦合对小麦耗水特性和子粒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05) .
[8] 王东,于振文. 不同施氮量下子粒灌浆不同阶段遮光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转移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04) .
[9] 王小燕,于振文.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0) .
[10] 卢布,余松烈,于振文,苗果园. 高产冬小麦深耘断根提高粒重的生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