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谢宇轩,康爱彬,李明,何江涛,陈鸿汉. 三级人工快渗系统脱氮效果及菌种分布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06)
.
[2] 常杰,付永胜. 人工快渗系统新型填料氮磷去除效果对比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5)
.
[3] 刘传,田媛. 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01)
.
[4] 康爱彬,王祖光,王守伟,陈鸿汉. 改进型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中试[J]. 净水技术, 2009,(04)
.
[5] 薛强,张国臣,陈鸿汉,何江涛. 人工快渗的强化预处理研究[J]. 环境工程, 2008,(S1)
.
[6] 康爱彬,祝明,陈鸿汉,王守伟. 人工快渗系统处理模拟养殖废水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19)
.
[7] 刘欣庆,田媛,刘效兰. 人工快渗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模拟试验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8] 刘勇. 技术转移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以人工快渗污水处理技术产业化为例[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5)
.
[9] 张永华,杨崇豪,杨小毛,钟佐. 运行方式对人工快渗系统除污效果的影响[J]. 人民长江, 2006,(08)
.
[10] 司圣飞,陈永青,刘康怀. 人工快渗处理城镇污水的优化技术研究[J]. 给水排水, 2011,(S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