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于泳,黄瑞冬,赵尚文,蒋文春. 不同施氮水平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08,(05)
.
[2] 周紫阳,黄瑞冬. 不同淀粉含量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特性的比较[J]. 作物杂志, 2011,(02)
.
[3] 高欣,肖木辑,周宇飞,许文娟,黄瑞冬. 种植密度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09,(06)
.
[4] 杨国涛,谢崇华,张玲,李海清,李伟. 不同氮、钾配比对杂交水稻灌浆期直链淀粉积累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2)
.
[5] 吴金芝,黄明,李友军,付国占,陈明灿,黄海霞. 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淀粉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5)
.
[6] 曹雄,梁晓红,黄敏佳,李占林. 酿造高粱肥料高效利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7)
.
[7] 赵宏伟,赵景云. 钾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0,(03)
.
[8] 赵益强,徐晓峰,吕智敏. 不同施肥水平对高梁性状影响的初步研究[J].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2003,(04)
.
[9] 王劲松,焦晓燕,丁玉川,董二伟,白文斌,王立革,武爱莲. 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响应[J]. 作物学报, 2015,(08)
.
[10] 谭彩霞,封超年,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蔗糖含量变化与淀粉积累特征的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