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洋,倪新江,杨桂文,袁宇. 姬菇和鲍鱼菇生长期间8种胞外酶活性变化比较[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8,(02) .
[2] 李忠光,龚明. 植物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
[3] 韩增华,张介驰,张丕奇,戴肖东,刘佳宁,于德水. 黑木耳原种胞外酶活性的研究[J]. 生物技术, 2009,(05) .
[4] 李娜,张静,徐仲伟,宁正祥. 姬松茸研究现状与展望[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9,(07) .
[5] 秦俊哲,帅斌. 不同胞外酶与桑黄子实体形成关系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07) .
[6] 郭彦,许广波,曹彦兵. 紫外线诱变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食用菌, 2007,(02) .
[7] 周长青,王秀峰,李玉. 不同培养料对白灵菇胞外酶活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8] 樊廷俊,钱冠兰,杜玉堂,袁文鹏,吕雅萌. 姬松茸提取物组分体外抗病毒感染活性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9] 刘冬华,刘红,汪彬,李咏梅,张爱群. 六个姬松茸菌株深层发酵多糖产量比较[J]. 湖南农业科学, 2007,(01) .
[10] 邹积宏,许莉,刘红梅,王歆,杨晶,齐岩,周洁,王巍. 不同来源的姬松茸菌体多糖含量的比较[J]. 黑龙江医药, 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