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向前,陈宗礼,齐向英,白泽,牛延宏. 枣树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10)
.
[2] 梁国栋,王玉国. 骏枣叶片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5)
.
[3] 陈宗礼,齐向英,张向前,薛皓,延志莲. TDZ和6-BA对枣树继代培养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06,(03)
.
[4] 赵薇,彭建营. 枣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07,(03)
.
[5] 周瑞金,刘孟军. 枣离体叶片高效再生植株的研究[J]. 园艺学报, 2006,(03)
.
[6] 赵娟,温银元,王育选,王玉国. 三个枣树品种组织培养的比较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08,(01)
.
[7] 陈宗礼,薛皓,延志莲,陈国梁,冯晓东. 枣树试管苗一次成苗培养基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01)
.
[8] 王宇,李云,田砚亭. 枣树叶片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04)
.
[9] 吕春晶,杨巍,刘晶. 枣树组织培养繁殖应用研究进展[J]. 北方果树, 2008,(04)
.
[10] 何业华,伍成厚,胡中沂,胡芳名,谢碧霞,郭守胜. 枣树愈伤组织培养时不定芽的分化[J].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8,(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