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荣群,岳文辉,宋正旭,黄粤,李梅. 温度及光照条件对辣椒炭疽病菌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7,(02) .
[2] 解永梅,张成玲,赵永强,张薇,张广民. 山东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07,(06) .
[3] 李红霞,刘照云,王建新,周明国. 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J]. 植物病理学报, 2005,(01) .
[4] 马荣群,宋正旭,黄粤,李梅,岳文辉. 葡萄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rDNA-ITS区序列比较[J]. 山东农业科学, 2009,(03) .
[5] 李孜,杨青,易图永. 辣椒炭疽病菌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11) .
[6] 唐景美,陈振毅,廖咏梅,周志权. 辣椒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 广西植保, 2009,(02) .
[7] 金丽华,陈长军,王建新,陈雨,周明国. 旁路氧化作用对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 2007,(03) .
[8] 王欢,丛斌,刘彦群,董辉,隋欣.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对甜菜夜蛾和辣椒炭疽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J]. 中国蔬菜, 2009,(12) .
[9] 张兴,庞献伟,耿翠芳. 4个放线菌菌株对蔬菜常见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4) .
[10] 陶金华,胡瑞兰,陈发河,冯作山. 枇杷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