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芳. 中国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 政治与法律, 2007,(05)
.
[2] 李长健,江晓华,王悦.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及对策——基于经济法与行政法双重角度的思考[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6,(02)
.
[3] 郑淑芳. 从“苏丹红”事件谈食品安全法的必要性[J]. 食品工程, 2007,(01)
.
[4] 戴晶.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对我国食品安全立法的启示[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
.
[5] 王俊豪,孙少春. 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管制——以“苏丹红”事件为例[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5,(09)
.
[6] 王玉珏. 《刑法》第144条中“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合理定位——以近晚食品安全事件为例[J]. 法学, 2008,(11)
.
[7] 李晓安,杨宏舟. 寻找法律秩序正当性基础——和谐社会的法律供给[J]. 政治与法律, 2006,(03)
.
[8] 王恒义. 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由“苏丹红”事件引发的思考[J]. 中国标准化, 2005,(06)
.
[9] 赵小军,蔡娟娟. 我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构建[J]. 政法学刊, 2009,(04)
.
[10] 陈平. 论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