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义名,臧广悦,张传良. 优秀拳击运动员教学实战与比赛后血乳酸的调查与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06) .
[2] 王德新,吴瑛,樊庆敏. 拳击运动员进攻技术动作的表象训练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06) .
[3] 胡亦海,于联志. 我国拳击奥运集训队员运动素质训练监测指标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08) .
[4] 王德新,陈峰. 拳击训练周期的合理安排[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03) .
[5] 蒋光海. 拳击运动员冬训阶段若干生化指标的监测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03) .
[6] 姜传银. 拳击、散打、跆拳道等速肌力测试的比较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05) .
[7] 李激扬,谷锦华,张海涛,宁桂芬,胡斌. 优秀拳击运动员常用训练手段的生理评价[J]. 中国体育科技, 2002,(12) .
[8] 金考生,竺航,李越,张辉. 拳击比赛与4种专项训练后的乳酸和脉搏值变化的分析[J]. 体育科学, 2004,(11) .
[9] 杨洁,毕亚旭,蔚兵. 大强度训练后拳击运动员血清CK异常升高恢复手段的探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02) .
[10] 易学,赵凯丰. 拳击运动与中国拳术的文化审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