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冰冰,赵倩,张龙富. 活性氧与蛋白质氧化损伤[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5,(05)
.
[2] 郝春燕,苏海翔,姚侃. 蛋白质氧化性损伤与疾病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05)
.
[3] 段丽菊,刘英帅,朱燕,杨旭. DNPH比色法:一种简单的蛋白质羰基含量测定方法[J]. 毒理学杂志, 2005,(04)
.
[4] 吴志贤,薛耀明. 蛋白质氧化的研究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 2007,(06)
.
[5] 文镜,李晶洁,郭豫,张东平,赵江燕,金宗濂. 用蛋白质羰基含量评价抗氧化保健食品的研究[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2,(04)
.
[6] 崔旭海,孔保华. 蛋白质氧化及其对乳蛋白结构与功能性的影响[J]. 中国乳品工业, 2008,(01)
.
[7] 李国林,印大中. ROS介导的蛋白质氧化的生化机制[J]. 生命的化学, 2007,(06)
.
[8] 李晶,欧芹,孙洁,张鹏霞. 蛋白质氧化羰基化和枸杞多糖的保护作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02)
.
[9] 周宏博,申峰,邹朝霞,刘海霞,马春,王爱民. 蛋白质氧化羰基化和肌肽的保护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05)
.
[10] 李飞燕,娄红祥. 蛋白质氧化和衰老[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