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志欣,刘进余,刘春田,张立树,孙秀昆,苗锋,段会军. 枣粮间作复合种植对作物生态及产量的动态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04)
.
[2] 蒋跃林,严平,宛志沪,昂朝东. 林麦间作的光照状况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1999,(04)
.
[3] 于成景,方升佐,罗诚彬. 杨树人工林林麦间作研究初报[J]. 林业科技开发, 2007,(02)
.
[4] 万福绪,陈平. 桐粮间作人工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5)
.
[5] 戴路,何翔. 枣棉间作棉花产量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棉花, 2007,(12)
.
[6] 王颖,崔建州,袁玉欣,商海华,杨宝臣. 农林间作系统林木遮荫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02)
.
[7] 王万磊,刘勇,纪祥龙,王光,周海波. 小麦间作大蒜或油菜对麦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6)
.
[8] 张立宇,董玉芝,陈虹,朱小虎,潘存德,俞涛. 核(桃)农间作系统小气候水平分布特征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9,(03)
.
[9] 俞涛,宋锋惠,卓热木·塔西,史彦江. 枣麦间作系统小气候效应研究初报[J]. 新疆农业科学, 2009,(02)
.
[10] 张建雄,张保军,陈耀锋,谭永军,刘春惊,师海涛,陈瑞萍. 南疆杏麦复合系统条件下小麦灌浆期冠层的光特性[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