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汉尧,郑成木. AFLP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 热带农业科学, 2000,(03)
.
[2] 关德军. AFLP技术原理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5)
.
[3] 翁跃进. AFLP──一种DNA分子标记新技术[J]. 遗传, 1996,(06)
.
[4] 王和勇,陈敏,廖志华,孙敏. RFLP、RAPD、AFLP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J]. 生物学杂志, 1999,(04)
.
[5] 王斌,翁曼丽. AFLP的原理及其应用[J]. 杂交水稻, 1996,(05)
.
[6] 王伟. 植物基因组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通讯, 1999,(01)
.
[7] 田舜,李韬. AFLP技术操作流程的变革及其衍生技术[J]. 扬州大学学报, 2006,(04)
.
[8] 陈爱平,陈亢川. AFLP技术及其应用[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0,(01)
.
[9] 吴敏生,戴景瑞.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J]. 植物学通报, 1998,(04)
.
[10] 李宗芸,宋运淳,李立家. Fiber-FISH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J]. 植物学通报, 2002,(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