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斌,顾万春,卢宝明. 白皮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J]. 生物多样性, 2002,(02)
.
[2] 张文标,金则新. 夏蜡梅果实和种子形态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7,(06)
.
[3] 王小平,刘晶岚,王九龄. 白皮松种子休眠特性的种源变异[J]. 应用生态学报, 2000,(01)
.
[4] 赵焱,张学忠,王孝安. 白皮松天然林地理分布规律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1995,(02)
.
[5] 孙玉玲,李庆梅,杨敬元,谢宗强. 秦岭冷杉球果与种子的形态变异[J]. 生态学报, 2005,(01)
.
[6] 佘诚棋,方升佐,杨万霞. 青钱柳种子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7] 李斌,顾万春. 白皮松分布特点与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研究, 2003,(02)
.
[8] 王小平,王九龄. 白皮松种子内含物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测定[J]. 种子, 1998,(05)
.
[9] 张恒庆,安利佳,祖元刚. 天然红松种群形态特征地理变异的研究[J]. 生态学报, 1999,(06)
.
[10] 蔡永立,王希华,宋永昌. 中国东部亚热带青冈果实形态变异的研究[J]. 生态学报, 1999,(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