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光尧,王国槐. 高芥酸油菜利用与研究[J]. 作物研究, 2004,(S1) .
[2] 武玉花,卢长明,吴刚,肖玲. 植物芥酸合成代谢与遗传调控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02) .
[3] 黄永菊,李云昌,陈军,胡琼,陈跃华,王长海,钱秀珍. 新疆野生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9,(04) .
[4] 傅寿仲,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高建芹,陈新军. 工业专用型高芥酸油菜新品种选育[J]. 作物学报, 2004,(05) .
[5] 吴关庭,郎春秀,陈锦清. 工业用高芥酸油菜育种与应用[J]. 核农学报, 2007,(04) .
[6] 官春云. 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基金, 1995,(03) .
[7] 袁代斌,蒲定福,蒙大庆,李芝凡,胥岚,郭子荣. 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新品种绵油13号的选育[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03) .
[8] 刘雪平,涂金星,陈宝元,傅廷栋.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中花色与芥酸含量的遗传连锁分析(英文)[J]. 遗传学报, 2004,(04) .
[9] 戚存扣,盖钧镒,章元明.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J]. 遗传学报, 2001,(02) .
[10] 刘雪平,涂金星,刘志文,陈宝元,傅廷栋.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芥酸含量的QTL分析(英文)[J]. 作物学报, 20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