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震涛,范昆华,张建军,章振华. 水稻体细胞同源四倍体无性系诱导及遗传特性[J]. 上海农业学报, 1993,(01) .
[2] 涂升斌,孔繁伦,徐琼芳,何涛. 水稻同源四倍体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新体系的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06) .
[3] 刘信民,刘幼琪,陈冬玲,陈建国,蔡得田. 水稻籼粳杂种四倍体的人工诱导[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2) .
[4] 黄群策,孙敬三,白素兰. 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殖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99,(02) .
[5] 秦瑞珍,宋文昌,郭秀平. 同源四倍体水稻花药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 1992,(01) .
[6] 陈志勇,吴德瑜,宋文昌,张玉华,秦瑞珍,鲍文奎. 同源四倍体水稻育种研究的近期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1987,(01) .
[7] 蔡得田,袁隆平,卢兴桂. 二十一世纪水稻育种新战略Ⅱ.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进行超级稻育种[J]. 作物学报, 2001,(01) .
[8] 李亚娟,房三虎,卢永根,李金泉,陈雄辉,刘向东. 同源四倍体水稻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
[9] 黄群策,孙敬三,朱生伟. 种芽诱导获得同源四倍体水稻技术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1997,(06) .
[10] 黄群策,代西梅. 水稻同源多倍体的研究策略[J]. 杂交水稻, 20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