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连林生,王鹤云,徐家珍,曾超登,胡伟祥,李光书,赵毅. 版纳微型猪的生物学特性[J].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3,(04)
.
[2] 魏泓. 我国小型猪研究的现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7,(04)
.
[3] 赵建东. 微型猪、香猪、小型猪系列品种介绍(Ⅰ)[J]. 农技服务, 1995,(01)
.
[4] 裴德智. 中国小型猪基本概况[J]. 农村养殖技术, 1996,(08)
.
[5] 朱楚洪,糜建红,应大君,孙建森,张伟,朱星红,姚远,曾养志.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肾脏的应用解剖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2,(06)
.
[6] 奏春圃. 中国地方猪种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 中国畜牧杂志, 1994,(06)
.
[7] 陈斌,李维铎,任广志,刘宏斌,竹学军. 淮南猪新品系繁殖性能的选育及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 2004,(09)
.
[8] 张牧,经荣斌,崔恒宓. 香猪的生长发育、繁殖特性及其实验动物化研究[J]. 养猪, 1996,(02)
.
[9] 刘孟洲,王玉涛. 合作猪的研究进展[J]. 中国畜禽种业, 2005,(10)
.
[10] 邓新南,黎瑞强,彭娥英,赵先锦. 巴马香猪选育中的近交和负向选择效应[J]. 畜牧与兽医, 1994,(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