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晓江,章中,崔清涛,魏兴云. 荒漠草原草场改良、优良牧草繁殖及效益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 1994,(03) .
[2] 汪诗平,李永宏,陈佐忠. 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畜系统适宜放牧率的研究Ⅱ.以牧草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为管理目标[J]. 草地学报, 1999,(03) .
[3] 姜永,任家琨,沙尔夫,韩忠义,刘博君,杨永森,色仍旦巴,苏尼来. 整体调控提高科尔沁沙地草畜业生产力模式研究[J]. 中国草地, 1997,(02) .
[4] 王晓江,章中,师东强. 荒漠草原封育效益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 1994,(03) .
[5] 王晓江,章中,赵文义. 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 1994,(03) .
[6] 何方,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胡生光,陈汉邦,陈银顺. 皖江稻区稻──油(草)三熟轮作农田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定位研究[J]. 耕作与栽培, 1996,(02) .
[7] 董世魁,丁路明,徐敏云,龙瑞军,胡自治. 放牧强度对高寒地区多年生混播禾草叶片特征及草地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01) .
[8]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李芙蓉,来德珍. 不同牦牛放牧率下江河源区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动态变化[J]. 中国草地学报, 2006,(03) .
[9] 何文兴,易津,李洪梅. 根茎禾草乳熟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比较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02) .
[10] 管东生. 香港鸭嘴草+野古草+金茅群落的生物量和第一性生产力[J]. 生态学杂志, 199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