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静,苗鸿,欧阳志云,李晓光.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关系的典型模式[J]. 生态学杂志, 2008,(09)
.
[2] 诸葛仁,陈挺舫,特里·德拉西.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中社区参与机制的探讨[J]. 农村生态环境, 2000,(01)
.
[3] 郭进辉,孙玉军.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影响实证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09,(02)
.
[4] 保继刚,文彤. 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述评[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4)
.
[5] 郭进辉,孙玉军.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感知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02)
.
[6] 唐顺铁. 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 地理研究, 1998,(02)
.
[7] 张晓妮,王忠贤,谢熙伟. 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经济利益保障问题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5)
.
[8] 冯茹,宋刚.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状况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3)
.
[9] 刘洋,吕一河. 旅游活动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J]. 生物多样性, 2008,(01)
.
[10] 李周,孙若梅. 中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J]. 生态经济, 1996,(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