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利辉,刘云惠,董金皋,李正平. 玉米大斑病菌特异性毒素组分的分离与纯化[J]. 植物病理学报, 2003,(01) .
[2] 董金皋,史有艳,康绍兰,黄梧芳.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的萃取及其致病活性[J]. 微生物学通报, 1993,(02) .
[3] 董金皋,李正平,赵光耀,阎淑娟,李树正. 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的结构鉴定和钝化反应[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04) .
[4] 董金皋,李正平,薛峰,李贵深. 玉米大斑病菌毒素结构的确定及几种类似物的毒性比较[J]. 植物病理学报, 1997,(03) .
[5] 高卫东,戴法超. 玉米大斑病研究的新进展[J]. 植物病理学报, 1993,(03) .
[6] 王绍新,董金皋. 玉米大斑病菌特异性毒素组分分离条件的优化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06,(02) .
[7] 康绍兰,刘国胜,董金泉,邓福友,张浩,黄梧芳. 几种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毒素的初步研究(Ⅰ)[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04) .
[8] 范永山,谷守芹,董金皋,董娜. 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和生物学活性的调控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1) .
[9] 王玉萍,王晓鸣,马青. 我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J]. 玉米科学, 2007,(02) .
[10] 董金皋,韩建民,张利辉.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与玉米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