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冯自铭. 肝硬化中医辨证治疗[J]. 光明中医, 2006,(03)
.
[2] 刘路明,邓淑玲,辛俊平,刘珠. 肝硬化中医证型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热带医学, 2007,(04)
.
[3] 张琴,刘平,陈惠芬,陈良,曹素华,刘莺,魏建军,方志红,吴定中. 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的多元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3,(02)
.
[4] 李鸿玲.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01)
.
[5] 马永浩,张华. 肝硬化中医证候研究述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05)
.
[6] 杨佼,吕文良,张莎莎. 肝硬化中医辨治探微[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05)
.
[7] 王岭,张均倡,张朴,蒋晓松,李春涛,李野平. 肝硬化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候要素关系的探讨[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6,(01)
.
[8] 吴嘉庚,张立煌. 肝硬化患者中医“证”的实质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05)
.
[9] 许靖.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进展[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1,(03)
.
[10] 谢正兰,李铁强. 早期肝硬化的中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