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国栋,王根绪. 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与旱灾——变化趋势与对策[J]. 地学前缘, 2006,(01) .
[2] 宋西德,叶存望,张海,张永,王延平,王迪海,杨荣惠. 陕北地区退耕坡地植被恢复技术及效益评价[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 .
[3] 宋富强,杨改河,冯永忠.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03) .
[4] 朱海丽.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06) .
[5] 胥晓刚,杨冬生,胡庭兴. 公路区域生态破坏及植被恢复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J]. 中国园林, 2005,(01) .
[6] 杨正礼. 我国西北地区退耕地植被恢复基本途径与模式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5) .
[7] 李艳,李鹏,赵忠,张良恩,孙楠. 退耕地植被恢复演替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8) .
[8] 徐晓燕,赵文治.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植被恢复重建问题探析[J]. 陕西林业科技, 2006,(04) .
[9] 程冬兵,蔡崇法,孙艳艳.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探讨[J]. 世界林业研究, 2006,(05) .
[10] 马长明,袁玉欣. 国内外退耕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J]. 世界林业研究, 20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