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谷岩,曹梦可,张玉秋,孙扬,胡文河,吴春胜. 低温对孕穗期玉米叶片光合及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5,(06)
.
[2] 李少昆,王崇桃. 中国玉米生产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6)
.
[3] 朱金龙,危常州,朱齐超,李美宁,张书捷. 膜下滴灌春玉米氮素吸收规律与增产效应[J]. 玉米科学, 2014,(06)
.
[4] 谷岩,胡文河,徐百军,王思远,吴春胜. 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玉米穗位叶光合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23)
.
[5] 赵明江,曹青海,刘洋,楮连弟.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15)
.
[6] 王钟健. “膜下滴灌与农业现代化”座谈会综述[J]. 新疆农垦经济, 2005,(02)
.
[7] 赵达,李志刚. 不同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8] 杨曙辉,宋天庆,陈怀军,欧阳作富.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与技术体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01)
.
[9]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佟玉欣. 覆膜及膜下滴灌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节水灌溉, 2015,(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