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邵文豪,汤庚国,姜景民. 基于蜡叶标本分析的湖北海棠种内变异与地理分化研究[J]. 植物研究, 2009,(03)
.
[2] 马洪菊,何平,邓洪平,陈建民,邹新慧. 湖北海棠不同居群形态变异的数量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
[3] 谢春平,方彦,方炎明. 乌冈栎天然居群叶表型变异[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02)
.
[4] 顾婧婧,金则新,熊能. 濒危植物夏蜡梅花的形态变异[J]. 植物研究, 2010,(04)
.
[5] 张靖国,胡红菊,徐育海,罗正荣. 部分湖北海棠种质的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06)
.
[6] 高乐旋,陈家宽,杨继. 表型可塑性变异的生态-发育机制及其进化意义[J]. 植物分类学报, 2008,(04)
.
[7] 范伟国,杨洪强. 人工基质培养条件下营养亏缺对湖北海棠实生幼苗根构型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01)
.
[8] 楚爱香,杨英军,汤庚国,童丽丽. 河南垂丝海棠品种数量分类研究[J]. 园艺学报, 2009,(03)
.
[9] 陈卫平,孙英,戴强,渠慎春. 外源基因对八棱海棠株系组培苗生根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06)
.
[10] 刘会超,贾文庆. 离体萌发法测定垂丝海棠花粉生活力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07,(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