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长庭,龙瑞军,丁路明,来德珍,李有福. 草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J]. 草业科学, 2005,(06)
.
[2] 邱波,任青吉,罗燕江,杜国祯. 高寒草甸不同生境类型植物群落的α及β多样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04)
.
[3] 陈生云,刘文杰,叶柏生,杨国靖,宜树华,王发刚,秦翔,任贾文,秦大河. 疏勒河上游地区植被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草业学报, 2011,(03)
.
[4] 江小雷,岳静,张卫国,柳斌.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与时空尺度[J]. 草业学报, 2010,(01)
.
[5] 张晶晶,王蕾,许冬梅. 荒漠草原自然恢复中植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J]. 草业科学, 2011,(06)
.
[6] 徐广平,张德罡,蒲小鹏,徐长林,刘晓静,柳小妮,陈建纲.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植物群落二维极点排序[J]. 草原与草坪, 2005,(03)
.
[7] 朱富寿,廖昕荣. 物种多样性纬度梯度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J]. 科技资讯, 2009,(11)
.
[8] 朱志红,王刚. 群落结构特性的分析方法探讨──以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为例[J]. 植物生态学报, 1996,(02)
.
[9] 陈波,周兴民. 三种嵩草群落中若干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 1995,(02)
.
[10] 王海东,张璐璐,朱志红. 刈割、施肥对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及群落稳定性机制[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