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从越,隋峰,霍海如,李兰芳,郭淑英,张春凤,王君,李沧海,姜廷良. TRPV1通道蛋白介导的芍药甘草汤止痛配伍机制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3,(03) .
[2] 郑王巧,宋丽华,李海菊,郝一彬. PGE_2/cAMP信号通路对芍药甘草汤镇痛作用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8,(01) .
[3] 刘陶世,赵新慧,段金廒,狄留庆,黄耀洲. 芍药甘草汤总苷抗炎镇痛作用的配伍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7,(06) .
[4] 李群伟.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急性痛症验案[J]. 中国中医急症, 2015,(06) .
[5] 杨玲娟,赵晓莉,狄留庆,朱蓉蓉,钱桂英,陈晓燕. HPLC法测定芍药甘草汤总有效部位中4个活性成分的含量[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03) .
[6] 刘瑞新,施钧瀚,张璐,高晓洁,李学林. 基于HPLC,PCA与相似度评价的芍药甘草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的差异规律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24) .
[7] 刘陶世,狄留庆,段金廒,赵新慧,蔡铝铝. 脂质体液膜萃取新技术分离中药水提液中可被动吸收活性成分[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08) .
[8] 凤良元,鄢顺琴,吴愫清,张陆军. 芍药甘草汤镇痛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2,(01) .
[9] 马婷婷,贺蕊,龚慕辛,许永崧,李静,翟永松,万光. 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成分的肠吸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21) .
[10] 赵瑞芝,王银洁,冯丽敏,卢传坚. 大鼠口服芍苓消银片后血液中芍药苷、落新妇苷、迷迭香酸、异嗪皮啶、甘草苷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