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传骧,焦兴六,刘辅宜. 氧化锌陶瓷元件伏安特性的试验分析与机理探讨[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986,(03) .
[2] 李抗,黄剑锋. 纳米氧化锌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J]. 陶瓷学报, 2010,(02) .
[3] 翟旺建,傅刚,刘志宇,杨小妮. 掺铝氧化锌陶瓷靶材的制备及其薄膜的光学性能[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2,(03) .
[4] 陈康华,包崇玺,刘红卫. 金属/陶瓷润湿性(上)[J]. 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7,(03) .
[5] 陈名海,刘宁,许育东. 金属/陶瓷润湿性的研究现状[J]. 硬质合金, 2002,(04) .
[6] 李俊杰,张颖. 高分子稀溶液的多尺度模型研究进展[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7] 黄桥高,潘光,宋保维. 疏水表面滑移流动及减阻特性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J]. 物理学报, 2014,(05) .
[8] 曹炳阳,陈民,过增元. 纳米通道内液体流动的滑移现象[J]. 物理学报, 2006,(10) .
[9] 刘爱辉,李邦盛,隋艳伟,郭景杰. 液态金属与陶瓷界面润湿性的研究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10,(24) .
[10] 陈建,潘复生,顾明元. 活性金属/陶瓷润湿机理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