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唐宵. 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12)
.
[2] 徐新良,曹明奎,李克让.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07,(06)
.
[3] 李鑫,欧阳勋志,刘琪璟. 江西省2001—2005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区域分布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11,(04)
.
[4] 吴丹,邵全琴,刘纪远,黄麟. 1985—2030年江西泰和县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动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1)
.
[5] 焦燕,胡海清. 黑龙江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2)
.
[6]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 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
[7] 柳梅英,包安明,陈曦,刘海隆,张红利,陈晓娜. 近30年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6)
.
[8] 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 生态学报, 1996,(05)
.
[9] 李海奎,雷渊才,曾伟生. 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J]. 林业科学, 2011,(07)
.
[10] 张骏,葛滢,江波,常杰,袁位高,朱锦茹,戚连忠. 浙江省杉木生态公益林碳储量效益分析[J]. 林业科学, 201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