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邢晓科,郭顺星. 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共培养的形态学研究[J]. 菌物系统, 2003,(04)
.
[2] 邢晓科,郭顺星. 猪苓与其伴生菌在几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J]. 中国药学杂志, 2005,(06)
.
[3] 邢晓科,郭顺星. 伴生菌对猪苓几种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04,(04)
.
[4] 许广波,傅伟杰,赵旭奎. 我国猪苓研究的进展[J]. 菌物研究, 2003,(01)
.
[5] 郭顺星,王秋颖,张集慧,夏洪燕.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栽培方法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01,(10)
.
[6] 邢晓科,郭顺星. 伴生菌对猪苓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13)
.
[7] 邢晓科,郭顺星. 从ITS序列探讨猪苓与其伴生菌的亲缘关系[J]. 微生物学通报, 2004,(02)
.
[8] 郭顺星,王秋颖,庄文颖,张集慧,邢晓科.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伴生菌的发现及应用(英文)[J].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10)
.
[9] 谭自春,陶长友. 猪苓有性繁殖栽培技术[J]. 中国食用菌, 2005,(01)
.
[10] 王秋颖,徐锦堂,郭顺星,贺秀霞. 猪苓与蜜环菌营养关系的初步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00,(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