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祁业凤,刘孟军. 枣的胚败育及幼胚培养研究[J]. 园艺学报, 2004,(01) .
[2] 杜强,刘孟军,赵锦. 果树胚败育研究概述[J]. 河北林果研究, 2006,(01) .
[3] 贺佳玉,李云,姜金仲,曹春伟. 植物胚败育机理及其离体培养挽救技术之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1) .
[4] 王玖瑞,梁海永,刘孟军. 枣雄性不育种质胚败育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03) .
[5] 罗来水,肖德兴,霍光华,刘勇,辜青青. 桃雄性不育的表现形式及其败育途径[J]. 果树科学, 2000,(02) .
[6] 梁春莉,刘孟军,赵锦. 植物种子败育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05,(01) .
[7] 王玖瑞,刘玲,刘孟军,周俊义. 枣树雄性不育新种质的获得[J]. 园艺学报, 2006,(02) .
[8] 梁春莉,赵锦,刘孟军. 冬枣极早期幼胚培养成苗技术研究[J]. 园艺学报, 2014,(10) .
[9] 张彦昌,赵德英,马骏. 果树雄性不育机理研究进展[J]. 河北林果研究, 2008,(01) .
[10] 张学英,彭士琪,郭振怀. 枣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研究[J]. 林业科学, 20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