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邱业先,汪金莲,陈宏伟. 土壤脲酶与稻根和细菌脲酶性质比较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07,(02) .
[2] 邱业先,彭仁,陈文荣,汪金莲,吴晓玉,罗泽民. 红壤稻田脲酶消长规律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03) .
[3] 邱业先,汪金莲,陈宏伟. 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产脲酶动力学特性比较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07,(01) .
[4] 邱业先,汪金莲,陈尚鈃,卢向阳,罗泽民. 茶多酚抑制红壤稻田脲酶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03,(03) .
[5] 和文祥,朱铭莪. 陕西土壤脲酶与土壤肥力关系研究──Ⅱ.土壤脲酶的动力学特征[J]. 土壤学报, 1997,(01) .
[6] 杨春璐,孙铁珩,和文祥,陈苏. 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07) .
[7] 焦晓光,隋跃宇,张兴义.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关系的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8,(04) .
[8] 赵略,孙庆元,于英梅,马国宝. 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脲酶活性和脲酶产生菌的影响[J].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7,(01) .
[9] 丰骁,段建平,蒲小鹏,邹雨,李春荣. 土壤脲酶活性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J]. 草原与草坪, 2008,(02) .
[10] 邱莉萍,刘军,王益权,孙慧敏,和文祥.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