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威,王艳艳,李红岩. 中药有效成分抗胃癌及其转移机制研究现状[J]. 中国药师, 2008,(03)
.
[2] 陈颖华,蔡常洁,陆敏强,郭中敏,杨扬,陈规划. 建立符合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规律的大鼠模型[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6,(06)
.
[3] 杨振林,邹伟伟. 索拉非尼防治大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02)
.
[4] 吴涛,徐惠绵. 胃癌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临床, 2000,(02)
.
[5] 曹利军,汪圣毅,刘弋. 胃癌淋巴结转移机制与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 2008,(12)
.
[6] 赵婧,董文斌.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与缺血缺氧性肾损伤[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7,(06)
.
[7] 王树叶,白玉贤. 胃癌浸润、转移方式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02)
.
[8] 鄢进. 淫羊霍苷抗胃癌转移机制的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 2009,(03)
.
[9] 刘津,宋子军,张国建,薛平,段国强,赵琪,李晓宁,王凤安. α-连接素在胃癌转移淋巴结中再表达机制的研究[J]. 河北医药, 2009,(01)
.
[10] 苏立新,张陈平. 肿瘤失巢凋亡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6,(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