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志宏,郭勇义,吴世跃. 注入二氧化碳及氮气驱替煤层气机理的实验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1,(04) .
[2] 杨宏民,魏晨慧,王兆丰,杨天鸿.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井下注气驱替煤层甲烷的数值模拟[J]. 煤炭学报, 2010,(S1) .
[3] 杨宏民,张铁岗,王兆丰,赵长春. 煤层注氮驱替甲烷促排瓦斯的试验研究[J]. 煤炭学报, 2010,(05) .
[4] 郑爱玲,王新海,刘德华. 注气驱替煤层气数值模拟研究[J]. 石油钻探技术, 2006,(02) .
[5] 吴世跃,郭勇义. 注气开采煤层气增产机制的研究[J]. 煤炭学报, 2001,(02) .
[6] 李希建,蔡立勇,常浩. 注气驱替煤层气作用机理的探讨[J]. 矿业快报, 2007,(08) .
[7] 张行周,郭勇义,吴世跃. 注气驱替煤层气技术的探讨[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0,(03) .
[8] 吴宇. 煤层中封存二氧化碳的双重孔隙力学效应研究[J]. 煤炭学报, 2011,(05) .
[9] 夏德宏,张世强. 注CO_2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理及效果研究[J]. 江西能源, 2008,(01) .
[10] 吕玉民,汤达祯,许浩,陶树. 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CO2埋存技术[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