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彭金英. 植物和昆虫相互关系[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5, (06)
.
[2] 吕敏. 梣酮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04)
.
[3] 豆威. 书虱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纯化及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D]. 西南大学, 2009, (12)
.
[4] 郭新荣. 马桑倍半萜内酯对粘虫毒理学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11)
.
[5] 刘守柱. 昆虫酚氧化酶免疫学功能及其对杀虫剂等外来干扰因子的响应[D]. 山东农业大学, 2009, (03)
.
[6] 刘辉. 鱼藤酮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 2008, (03)
.
[7] 刘学庆. 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抗冷特性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8, (01)
.
[8] 张启东. 30种药用植物杀虫杀菌活性筛选及冬青卫矛杀虫活性成分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06)
.
[9] 李文静. 厚颌鲂的个体生物学和种群生态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02)
.
[10] 柴毅. 中华鲟感觉器官的早期发育及其行为机能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