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熊伟. 化疗对肝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其机理与干预——实验研究[D]. 复旦大学, 2010,(11) .
[2] 徐玲. CBL调节死亡受体在脂筏内重新分布参与奥沙利铂增强TRAIL诱导胃癌细胞凋亡[D]. 中国医科大学, 2009,(10) .
[3] 王玉明. 促凋亡基因puma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研究[D]. 昆明医学院, 2009,(10) .
[4] 余琴. 联合应用Mcl-1的shRNA重组质粒增强人肝癌细胞HepG2化疗敏感性及其机制探讨[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05) .
[5] 赵士彭. 塞来昔布联合奥沙利铂抗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作用及机制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 2009,(01) .
[6] 吴穷. 新型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顺铂的抗血管形成作用和机制的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9,(01) .
[7] 邓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5-FU协同抑制肝癌细胞的实验研究[D]. 吉林大学, 2008,(11) .
[8] 苏智雄. 氧化损伤与修复机制在黄曲霉毒素相关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化疗反应性中的作用[D]. 广西医科大学, 2008,(09) .
[9] 吕雪莹. 低剂量奥沙利铂增强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系的抗肿瘤效应[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6) .
[10] 陈方国. 节拍性化疗及贝伐单抗治疗肝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