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晓勇.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家蚕抗病毒相关的蛋白质组分析[D]. 江苏大学, 2009,(09)
.
[2] 郎国竣. 蚕两种类型AChE之间及其与蚕寄生蝇AChE的比较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09)
.
[3] 许平震. 家蚕先天免疫的模式识别、信号传导和抗微生物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08)
.
[4] 田彩红.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41和Bm51基因分析[D]. 浙江大学, 2009,(11)
.
[5] 唐旭东. 家蚕杆状病毒vp80, Bm21及家蚕SUMO基因研究[D]. 浙江大学, 2009,(11)
.
[6] 段彦丽. 美国白蛾NPV与Bt混合致病机理及其对寄主种群持续控制作用[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04)
.
[7] 杨章女. BmNPV ORF9和ORF56基因功能分析[D]. 浙江大学, 2008,(08)
.
[8] 乔鲁芹. 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感病寄主检测方法的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02)
.
[9] 马秀翠. 三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学分析[D]. 浙江大学, 2007,(03)
.
[10] 吴福泉. 甜菜夜蛾NPV在昆虫细胞的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 华南农业大学, 2006,(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