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星. 阴虚体质的古代文献整理研究[D].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2) .
[2] 潘信成. 温阳方对阳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3] 任小娟. 中医阴虚体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4] 王剑. 从多个阴虚病变模型研究阴虚证机理[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
[5] 刘雁云. 2型糖尿病、甲亢病阴虚证与NOS CTLA-4相关性的研究[D]. 湖北中医学院, 2006,(11) .
[6] 陈贵海. 阴虚与动态衰老假说[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4,(04) .
[7] 鲁国震. 温肾方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基因表达的影响[D]. 湖北中医学院, 2004,(03) .
[8] 马通军. 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建立与降尿酸中药的筛选[D]. 天津医科大学, 2003,(03) .
[9] 闫雪. 平和、阳虚、阴虚和痰湿体质人群夜间睡眠生理参数的比较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