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杜玉. 天然抗氧化剂抗氧化损伤作用及机制[D]. 山东大学, 2010,(05)
.
[2] 李敏杰. 核酸自由基性质和损伤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3)
.
[3] 尚冰. 脾气虚证、脾阴虚证、脾阳虚证模型大鼠MDA、SOD、GSH-Px、T-AOC、8-OHdG、端粒长度变化的实验研究[D].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6,(12)
.
[4] 温居一. 还原型辅酶NADH抗突变作用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4)
.
[5] 韩春姬. 轮中党参抗突变功能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延边大学, 2006,(02)
.
[6] 陈荣义.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改性的研究[D]. 四川大学, 2006,(02)
.
[7] 钟世安. 天然酯型儿茶素的色谱分离行为、结构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中南大学, 2004,(04)
.
[8] 陈卫星. 酒精性肝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机理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0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