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菁. 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2] 杨彦平. 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3] 胡寒春. 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 中南大学, 2011,(04) .
[4] 蔡颖. 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 天津师范大学, 2010,(10) .
[5] 张敏. 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 上海师范大学, 2010,(08) .
[6] 程科. 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 西南大学, 2010,(01) .
[7] 杨丽. 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08,(08) .
[8] 卢国华. 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 天津师范大学, 2008,(08) .
[9] 胡志. 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西南大学, 2007,(02) .
[10] 陈旭. 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 20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