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媛媛. 多功能生防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D]. 沈阳农业大学, 2008,(01) .
[2] 赵德华. 固氮酶催化N_2和H~+还原的机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3] 琚雄飞. 还原脱氯微生物的生物固氮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08) .
[4] 崔宗均. 北方水稻田固氮菌资源的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6) .
[5] 邢永秀. 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D]. 广西大学, 2006,(12) .
[6] 刘彦杰. I 根瘤菌的遗传改造及其应用 II DNA超螺旋对nif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6,(11) .
[7] 李文学. 小麦/玉米/蚕豆间作系统中氮、磷吸收利用特点及其环境效应[D]. 中国农业大学, 2006,(11) .
[8] 田秋英. 根系形态在玉米高效获取氮素中的作用及其生理调节机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9] 王卫卫. 陕、甘黄土高原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结构及固氮作用研究[D]. 西北大学, 2004,(04) .
[10] 吴均章. 根瘤菌对几种豆科植物根部传递细胞的诱导及其机理初探[D]. 南京林业大学, 2005,(02) .